第十一章 满 庭 芳(1/4)

光耀十一年七月,宫中传出消息,贤妃再度有孕。每次怀孕她都有一阵无法理事,皇帝只得又请出了太妃。这时宋遥忽然上疏,指出后位虚悬,才致宫中稍有变故便无人主事;又言近年来皇室人丁稀薄,应选世家之女充于后宫,以广子嗣。贤妃方传喜讯,宋遥便来这么一道奏疏,其针对之意不言而喻。

崔明礼罢相以后,便由宋遥担任秉笔,不久后皇帝又正式任他为中书令,总揆百官。他又是在藩的旧臣,与皇帝私交笃厚,连皇帝家事也知之甚详。这样一位重臣旗帜鲜明地反对贤妃,于绮素自是极大的阻碍。

看出这一点后,有适龄女儿的世家不免心思活动:自崔氏、沈氏先后被废,皇帝后宫的妃嫔不过才寥寥四人,可谓国朝历代皇帝里数量最少的一位。这四人中,德妃资历最老,却是久病;另外两位身世普通,皇帝也并不如何看重;贤妃虽蒙圣眷,但身份过于敏感,皇帝似乎也没有让她再进一步的打算。若自家的女儿、妹妹入宫得到皇帝喜欢,又能生下一男半女,位极紫宫并非不可能,到那时,一家贵盛便指日可待。

皇帝看过奏疏颇为踌躇,连来到淑香殿时都显得心不在焉。

绮素见皇帝神色有异,难免出言相询。皇帝知道这件事瞒不了人,便从实相告,并将宋遥的奏疏内容一一道来。

“原来是为此事,”绮素听完笑道,“宋相公所言不无道理。皇室兴旺利于天下,至尊何须苦恼?”

“还不是怕你心里不痛快。”宋遥挑的这时机、针对的是谁皇帝自然看出来了,绮素心细,想来也能猜得到。

“妾是那么小心眼的人吗?”绮素笑答。

皇帝欲言又止。他记得绮素与李元沛成婚的那几年里,李元沛并未纳过妾室。皇帝并不认为李元沛是个洁身自好的人,猜想她当初也未必有多大度。但话到口边,他又觉提起李元沛这前夫着实扫兴,便笑着道:“我怎么觉得你是巴不得把我往外推呢?”

绮素脸色微变,却很快半真半假地笑道:“要不怎么说妇人难做呢?若是善妒,就会被人说成悍妇;若是不妒,又要被嫌弃不肯用心。”

皇帝笑了:“怎么倒是我的不是了?”

绮素白了他一眼:“不然呢?”

皇帝将她揽入怀中,轻叹道:“远迩说得在理,我也没理由驳他。”

听皇帝这样说,绮素抚着尚未显怀的肚子,慢慢说道:“中宫虚悬数年,至尊也该有所考虑了。自从怀了这一胎,妾常感精力不济,后宫若有皇后执掌,妾也能卸下这担子。”

皇帝淡淡地言道:“我不想再出一个崔氏。”

这话绮素不好接口,便默不作声。

皇帝也不欲在这个话题上纠缠,便笑着道:“没办法,只好继续辛苦贤妃娘子了。”言罢又装模作样地作揖:“有劳有劳。”

绮素也笑着还礼:“岂敢岂敢。”

皇帝笑着捏了下她的鼻子,才轻轻地叹了口气:“立后之事可以拖延,新人恐怕难免。”

绮素怔住,不过纳几个新人,皇帝何以如此小心,竟反复向她解释?

皇帝抚摸着她的鬓发,微笑道:“怕你多心,先向你交个底。”

绮素沉默了片刻,轻声回道:“妾明白。”

皇帝握着她的手:“明白就好。”

安抚好了绮素,皇帝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,纳新之事便提上了议程。

宫中将有新人的消息也传到了别处。赵修仪与孙修媛先沉不住气了,二人来淑香殿打探消息,却被宫人告知皇帝正在里面。二人不敢惊扰,又双双去了德妃殿阁。德妃也得了消息,便让二人入内说话。

两人一进殿中便向德妃诉苦。德妃听完,倚在榻上,一边咳嗽一边训斥道:“最该慌的人都不慌,你们慌些什么?”

赵修仪和孙修媛闻言都是一愣。

德妃见她二人还是一脸茫然,只恨她二人愚钝,便小声斥道:“至尊待你二人本就寻常,便是有了新欢又能冷淡到哪里去?倒是对那一位的影响最大。她还没动静呢,你们两个又自寻什么烦恼?有儿女的管好自己的儿女,没儿女的好好行善积德,兴许哪天佛陀开眼,赐你个一男半女的。”

二人被德妃一番训斥,都有些悻悻,便各自回了居所。至此,宫内宫外都有了准备。数月后,皇帝便从功臣、贵戚之女中择选出了五人聘入宫中。

这五人都经过细细挑选,不但出身良好,且都才貌双全。德妃、贤妃年纪都已不轻,内宫都道这几位貌美的新人必会使后宫情势有所变化,说不定未来的皇后便要出自这五人之中。

新人入宫以后,自然要拜会早于她们侍奉皇帝的几位妃嫔。宫中这几位妃嫔,属贤妃最让新人们好奇。坊间对这位皇帝弟妇多有传言,可新人们前来拜见时,却都觉得她并不如传说中的美貌,多少都露出了惊讶之色。

绮素也在打量着这几位新人,心道果然个个貌美如花。几人里尤以国子监祭酒柳向之女最为出众。柳向本出自河东名门,虽只是旁支,却也饱读诗书。其女自幼受其熏陶,早在京中才名远扬。是日,她居中而坐,身穿白色半臂、红色短衫及襦裙,显得神采飞扬、灿若春花。其次则为一身紫衫的顾才人。顾氏为给事中顾易之妹。顾家早年以军功出身,其曾祖位列三公,其父门荫入仕,官至黄门侍郎,可惜早逝,顾氏入宫前一直依附兄长而居。与柳才人的明媚娇艳不同,顾才人婉约动人,另有一番味道。余下谢氏、邓氏、吴氏,容貌虽然稍逊,却也各有姿色,家世亦不输柳、顾二人,难怪一入宫便引起了一阵轰动。

正巧太妃这日也在淑香殿,此时见了便向绮素取笑道:“可把你比下去了。”

她一开口,新人们才注意到这位先帝的嫔妃。在新人们看来,这位风韵犹存的太妃倒还有几分绝色佳人的样子,贤妃与她相比,未免有些逊色。

绮素笑答:“我就知道太妃瞧了我这么多年早瞧烦了,现在可好,才刚有了新人,我这个旧人就要丢过墙了。”

她言语有趣,在场众人都不由得一笑。

太妃也是个伶牙俐齿的人,当即道:“孩子都快两个了,年纪一把的人也好意思和她们年轻人比?”

绮素掩口笑道:“太妃原来是嫌我老。”

“贤妃娘子说哪里话?”坐于下首的柳才人忽然开口,“娘子风华正茂,正是最美的时候呢。”

绮素闻言,便将目光转看向柳才人。新人们尚不了解宫中景况,都默默无声,只有柳才人敢于插话,倒是个出挑的。且她的话大方得体,不显莽撞。绮素暗自点头,难怪皇帝最先选中了她,一看就是个聪明伶俐的人。

柳才人见绮素不接话,也不尴尬,自己接了话头道:“妾自幼喜好书法,昨日至尊对妾说道,宫里以娘子书法居冠,望娘子不要嫌妾愚钝,得闲时指点一二。”

绮素一笑,此人虽然聪明,却有些外露了。她眼角的余光扫过其他几人,除了顾氏,另外三人的表情多少都有些不自在。绮素也不点破,只是客气道:“令尊乃是当世有名的书家,才人受其熏陶,自然胜我百倍。我虽喜好书道,不过附庸风雅,何敢班门弄斧?至尊取笑之言,才人不必当真。”她停了停,又道:“如今中宫虚悬,宫中事务无人掌管,我才德浅薄,虽暂行执掌之权,恐怕多有疏失不到之处。几位若是发现缺了什么,又或是宫人们少了礼数,请千万告知于我,不可客气。以后大家常来常往,但凡我能帮上忙的地方,绝不敢辞。”

这番话大方得体,连太妃也忍不住在心里赞了一声。几位新人也不禁刮目相看,觉得她到底不同寻常。

又闲话片刻,内殿传来婴孩的啼哭声,想是小宁王午睡醒来了。五位才人听见哭声,都知道不便再相扰,便纷纷起身告辞。与贤妃的见面虽短,对几位新人却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:美貌虽有不足,气度却是有余,是不能小觑的人物。五个完全不同的新人却不约而同地得出了同样的结论。

新人入宫半月后便是中秋。

中秋是团圆日,宫中也如民间一般团聚赏月。家宴设在凉殿,上至太后、太妃,下至各宫嫔妃,皆聚于一堂。皇帝还将年长寡居的几位大长公主也请入了宫内,共享天伦。

因有新人入宫,这年的中秋也就格外热闹。一开宴,五位着精美衣饰的才人便领着宫人们鱼贯而入,向众人进献玩月羹。接着便由皇帝出题,由诸人赋诗。嫔妃、公主中也有不擅诗赋之人,故绮素令长于此道的杜宫正在殿外待命。皇帝的题目一拟好,便由她做了上来,由宫女们递到各人手中。这样的安排极是周到,家宴也格外融洽。

酒至一半,皇帝忽地一叹:“有诗有酒,若再有歌舞就更妙了。”

绮素本是抱着长寿喂羹,听见皇帝此语,抬头赔笑道:“是妾疏忽了,这便安排。”

柳才人正在近前献羹,闻言笑道:“妾在家时曾略习歌舞,反正只是家宴,至尊要是不嫌弃,便由妾献舞一曲可好?”

坐在皇帝身侧的德妃闻言看了柳才人一眼,却未说话。皇帝先一愣,随即笑道:“如此甚妙。”

柳才人得了皇帝首肯,极是高兴,笑着转向顾才人道:“听闻顾才人精于琵琶,可否请才人为我奏乐?”

顾才人点头,转身命人去取琵琶。

柳才人又道:“还得有个人击鼓才行。”

皇帝扫视殿中,殿上众人面面相觑。

一直没有言语的太后插话道:“太妃擅击羯鼓。先帝在时,宫人歌舞便常由她击鼓。”

坐在太后身旁的太妃掩口轻笑:“太后又来捉弄我。难得今日大家有兴,我便献个丑,也算彩衣娱亲吧。”

皇帝客气道:“太妃说哪里话?太后常赞太妃才艺,想必是极好的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